【时事评论】曾向红教授就C5+1峰会机制在中亚的扩散在“丝路新观察”发表评论

日期:2023-12-12 作者: 点击:[

编者按

每逢岁末年初,作为关注报道中亚信息资讯的专业、主流媒体,丝路新观察都要对本年度中亚局势进行一番回顾总结盘点。2023年临近结束时,丝路新观察智库成员、专家学者就他们各自关注的事件进行点评和解读。今天,首先刊登丝路新观察智库成员曾向红教授的观察《接踵而至的C5+1峰会机制,能走多远?》据了解,这也是国内第一篇就“C5+1峰会机制”进行分析透视,并对未来其发展做出理性判断的专稿。现予发表。

 

作者简介

曾向红,丝路新观察智库成员,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教授

2023年的中亚外交热闹非凡。其中,络绎不绝召开的C5+1元首峰会就是明证。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3年,先后有中国(2023年5月18-19日)、欧盟(2023年6月2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2023年7月19日)、美国(2023年9月19日)、德国(2023年10月14日)举办了以这些行为体的元首为一方,而以中亚五国元首为另一方的C5+1峰会。加上2022年1月27日印度与中亚五国举办的首届线上元首峰会(两年一届,明年将举办第二届)、2022年10月14日举办的首届俄罗斯—中亚领导人峰会,以及预计将于2024年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中亚—欧盟峰会、日本与中亚五国首次领导人峰会等,更多的C5+1峰会机制还在规划和落实中。因这一现象令人侧目,我们或许可以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C5+1峰会机制的兴起和扩散,或许意味着中亚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在上升。中亚地区历来被世人视为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心脏地带”的组成部分,而积极扩大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自然也被视为是在大国博弈中抢占先机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重趋激烈,这或许是C5+1峰会机制兴起的时代背景。对于大国在中亚地区开展的竞争,国内外学术界习惯使用“新大博弈”这一术语予以表达。尽管这一表达难以准确地把握诸多行为体在中亚地区的复杂互动,如其往往忽视它们在该地区开展的“无声的协调”,但因该术语形象和简练,“新大博弈”话语依旧盛行于国内外学术话语中。C5+1峰会机制的迅速扩散,或许会令这一术语更为流行。

其次,通过对C5+1峰会机制这几年举办情况的简要罗列可以发现,该机制似乎是积极参与事务的大国“标配”。迄今为止,积极关注中亚事态发展但尚未发起C5+1峰会机制的大国,或许只有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不过,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它们对中亚局势漠不关心或影响甚微。恰恰相反,这些国家在中亚耕耘日久,影响力不容小觑。随着C5+1峰会机制的扩散,这几个国家或许也会考虑复制这一机制。无论如何,对于积极发起C5+1峰会机制的外部行为体而言,该机制似乎是一个比较得力的抓手,可有效将中亚五国吸纳其中,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直接沟通,进而达成共识并加快落实,一方面可促进双方共同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可扩大大国在中亚的影响。不过,基于诸多行为体纷纷举办C5+1峰会,可以合理推断,它们之间会存在明显的效仿,甚至激烈的竞争。如此一来,需要追问的是,不同行为体主导的C5+1峰会机制有何异同、该机制为何能迅速实现扩散、该机制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域外行为体发起该机制的预期目标、它们如何能保障中亚五国持续热情的参与、这一现象对于中亚地区秩序的稳定和中亚地区治理的推进又意味着什么,等等,这些都是有待追问的问题。

再次,C5+1峰会机制的兴起和扩散并非偶然。大体而言,C5+1峰会机制在中亚地区的兴起,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背景:其一是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影响力的相对衰退;其二是中亚国家落实多元平衡外交政策的决心。从第一个方面来看,基于传统和历史原因,俄罗斯原本在中亚地区拥有其他域外大国无可比拟的影响力,故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实力分配具有浓厚的“准单极”结构特征。

然而,自2022年2月,俄罗斯针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因为能力和意愿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对中亚的投入和关注都有明显下降。这是容易理解的。然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无论是基于在“新大博弈”中胜出的考虑,还是出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中亚国家友好关系的期待,其他域外大国纷纷加大了对该地区的投入。此消彼长,由此导致中亚地区存在的“准单极”结构目前已出现一定松动。诸域外行为体主导的C5+1峰会机制的兴起和扩散,既是中亚地区“准单极”结构出现松动的体现,也是其结果。当然,至于“准单极”结构是否会演变为多极结构,抑或因为某一大国脱颖而出形成新的“准单极”结构,仍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如果俄罗斯能迅速结束冲突,重新加大对中亚地区的投入,那么,现已松动的“准单极”结构依旧有恢复的可能。

从第二个方面来看,诸多域外行为体主导的C5+1峰会机制之所以盛行,同样离不开中亚五国的积极参与。长期以来,中亚五国奉行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不过,在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之前,中亚五国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只具备形式上的意义。它们虽然在名义上主张不排斥与任何友好大国开展合作,但基于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它们都不得不把俄罗斯这一“元”置于优先位置,这是它们实现和维护各自国家利益不得不作的选择。

换言之,所谓中亚五国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在2022年2月之前,至多只是一种“愿景”或“标签”,并不完全是一种“事实”和“政策”。然而,“准单极”结构的松动,为中亚五国将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提供了契机。无论是出于情感的考虑,抑或是出于理性的权衡,中亚五国都乐意强化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多“元”大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如此,无论是它们所能获取的援助、投资、贸易、基础设施等物质收益,还是得到的国际承认、地位提高等象征收益,都会肉眼可见地增加。由此不难理解,为何中亚五国对接踵而至的C5+1峰会机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对于中亚五国而言,C5+1峰会机制的扩散,本来就是一种助推中亚走出“准单极”结构的动力,自然也为它们更加坚定地推行多元平衡外交政策提供了结构性条件、留存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最后,C5+1峰会机制的走向如何,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当前C5+1峰会机制方兴未艾,提出这一问题似乎不合时宜。然而,正因为该机制当前“火热”,所以我们才有必要进行一些“冷静”的思考。如前所述,C5+1峰会机制的流行,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前提条件:大国对中亚地区地缘政治重要性的认知、中亚地区“准单极”结构的松动、中亚五国均坚定地贯彻多元平衡外交政策。因此,对于C5+1峰会机制扩散这类现象之发展前景的判断,或许取决于这三个前提条件的变化。鉴于中亚地区在当前世界乱局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俄罗斯暂无力扭转其在中亚影响力下降的颓势,以及中亚国家出于各种考虑更为热切地期待通过加强与诸大国的合作以克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我们或许可以判断,已经密集的C5+1峰会机制还会进一步增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为体或推出或延续C5+1峰会机制,那么,这种合作机制会出现严重的竞争甚至挤压态势,大概率会拉高中亚五国对参与该机制需要带来的成效的预期。对于特定大国而言,一旦其主导的C5+1峰会机制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对中亚国家参与该机制的期望,那么中亚国家的参与热情将会下降,该C5+1峰会机制独占鳌头或能熬过此轮机制竞争的可能性相应会降低。届时,回到双边,或许又是该大国参与中亚事务的主要渠道。



本文转载自丝路新观察